📅 发布时间:2025-09-27 00:48 • 📂 来源:温州网 • 👁️ 浏览:8968次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人员流动与聚集、境内游和出境游将明显增多。不过,数据显示,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而明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在搜索引擎搜索“大学生就业”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相继面向毕业生举办“国聘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学生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假期出行时应注意诺如病毒肠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霍乱、新冠病毒感染、猴痘、食物中毒预防,以及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旅行需注意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预防。假如,国庆中秋假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京彩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推出24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并精选京郊微度假、工业研学游等创新体验场景,深挖骑行、赛事等潮流玩法,推出了系列主题文旅线路,为8天小长假送上首都“文旅大餐”。--> 主题文旅线路 【重温峥嵘岁月】 从卢沟桥的滚滚硝烟到平西根据地的嘹亮红歌,北京这片热土上,镌刻着不屈的精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梳理城市红色记忆,串联起那些承载着...。--> 一是诺如病毒肠炎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学校、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通过,中新网10月1日电 据美联社等多家美媒报道,当地时间10月1日0时,美国联邦政府时隔近七年再度“停摆”。 据报道,30日晚,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主任沃特发布备忘录,指示各政府机构开始执行其“有序停摆”的预案。 报道称,数十万联邦雇员将被迫无薪休假,部分公共服务或暂停、延迟,经济数据发布将受到影响。不受影响的部门包括军方、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等执法部门、联邦航空管理局和邮政局等。 ...。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食物、饮用污染的水,或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或其污染的物品、环境等方式传播。常见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成人通常以腹泻为主,儿童则较多表现为呕吐。 主要预防措施: (一)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外出回家和照顾病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至少洗20秒,确保指尖、指缝、手腕等部位都要洗到。 (二)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水果食用前要彻底洗净,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饮用水。 (三)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更换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二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均为蚊媒传染病,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感染者后,携带病毒再叮咬他人导致传播。登革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以及“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基孔肯雅热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成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无症状,少数人会出现低热、皮疹、结膜炎等轻微症状,通常1周内会自愈;孕妇感染风险较大,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小头畸形”(头部和脑部发育异常)及其他严重出生缺陷。 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旅行,应注意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尽量避免前往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等寨卡病毒病高风险区域。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仍存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国家气候中心预测10月南方多地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降水较常年偏多,相关地区需继续做好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 主要预防措施: (一)避免蚊子叮咬。居住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时,应在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电蚊香液,并安装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活动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并在外露皮肤及衣物上涂抹蚊虫驱避药物。尽量避免在伊蚊活跃时段(上午7点至9点,下午5点至7点)长时间逗留在草丛、树荫等户外阴暗潮湿区域。 (二)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室内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进行灭蚊。定期清除家庭和单位内的各种积水,包括及时换水清洗水养植物、翻盆倒罐,清理阳台、天台、房前屋后的闲置容器以及定期疏通沟渠、填平洼坑等。 (三)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说明近期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四)关注流行区疫情。若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流行区,出行前务必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并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应进行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三是霍乱 霍乱为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摄入含有霍乱弧菌的水和食物传播。主要临床症状为不伴发热的严重水样腹泻,可导致快速脱水。脱水表现为心动过速、皮肤失去弹性、黏膜干燥、低血压以及口渴。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导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2025年8月17日,全球31个国家累计报告超过40.9万例霍乱或急性水样腹泻病例,其中死亡4738例,以非洲地区为主,6个国家病死率超过1%。我国也有零星霍乱病例报告。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和蔬菜,食用水果前需彻底清洗,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和饮料。农村地区举办宴席时,应遵循当地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避免在食品准备环节由于生熟不分导致交叉污染。 四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和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二)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五是猴痘 猴痘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部位分泌物、渗出物传播为主,常见的接触方式包括性行为、家庭内密切接触、医疗护理接触等。 主要预防措施: 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疑接触史和近期境外旅行史。前往猴痘流行地区,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疫情情况,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 六是食物中毒 每年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主要预防措施: 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家庭烹饪时要保持烹饪区域清洁,处理食物前后勤洗手,准备食物时生熟分开,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和野菜。 七是动物源性传染病 接触家畜家禽、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及其环境,可能会感染上鼠疫、禽流感、布病、炭疽、狂犬病等动物源性传染病。 主要预防措施: (一)避免接触任何来历不明的动物,不捕猎、不食用野生动物,不食用病死动物。 (二)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不直接接触鸟类和禽类,不从活禽市场、农贸市场活禽摊档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 (三)不宰杀、不接触病畜。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时,不要私自处理,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 (四)被狗猫等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尽快去医院就诊,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狂犬病免疫制剂。 (五)不食用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编辑:付子豪】
最近,在bg真人到底有没有假✅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实践中,效果显著。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刘文文)记者11日从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其投资的国内规模最大溴素生产项目——曹妃甸钢电园区电厂冷却海水绿色高效利用年提溴30000吨项目在河北唐山正式落地。--> 溴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阻燃剂、医药中间体以及农用化学品等众多领域,在电子科技、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发展和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中国每年需大量进口溴素,以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尤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溴素供需趋紧,进口依赖度逐渐升高。绿色高效地提取海水中的溴素资源成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选择。 此次落地的曹妃甸海水提溴项目是中国铁建首个海洋经济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项目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钢铁电力园区,占地约263.8亩,采用全国首台直径16米吹出塔设备,设计规模为年产30000吨,预计于2026年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达产后将占据国内溴素产量的三成。 该项目的海水提溴技术成熟运用后将切实改变中国当前以地下卤水提取为主的行业现状,大幅提升溴素产能从原料端为溴素战略资源储备和产业控制提供安全支撑。(完) 【编辑:陈海峰】
中新网9月29日电 国新办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近5年实施了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 会上,有记者问。“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水利部门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此,李国英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从三个方面强化粮食安全的水利保障。 第一,发展现代化灌区,多产粮。一方面,结合国家水网建设,重点聚焦粮食主产区,近5年新建吉林水网骨干工程、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等30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配套新建了191处灌区。另一方面,近5年实施了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2024年全国耕地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产量占比超80%,充分发挥了灌区粮食生产主力军作用。 第二,精细实施抗灾保产,少损失。近年来频发的严重水旱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在应对干旱中,坚持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生产。比如2022年夏秋季节,在水稻主产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实施两轮“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精准确定干旱区域,精准掌握受旱农作物结构,精准对接农作物生长阶段需水过程,精准释放水利工程流量水量,科学调度75座大中型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2亿立方米,保障了1.83亿亩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实现大旱之年供水无虞、粮食丰收。在应对洪涝中,通过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十四五”前4年共减淹耕地7360万亩,避免粮食减产量530亿斤。 第三,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提效率。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用水计量监测、农业水价政策、节水市场制度、节水技术及服务等农业节水制度政策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低4%。“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灌区用水效率连年提高,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保持在3.6斤以上。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