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珍珠之都”:“十一”假期首日中外旅客开蚌忙

探访“中国珍珠之都”:“十一”假期首日中外旅客开蚌忙
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 题:“多面”朱雨玲:不为人生写下牢固谜底  作者 周昕  正在世界冠军朱雨玲的身上,有如许多少个标签:代表中国澳门队参赛的中国女乒前国手、年夜学副教授、在读博士生。26日,她又正在北京的一所中学里当起了“中华体育精神宣讲员”与“特派体育先生”。  当日,“中华体育精神年夜讲堂”校园宣讲活动、“冠军体育课”活发动进校园活动走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黉舍,朱雨玲与孩子们面临面,分享乒乓球手艺,以及与乒乓球紧密相连的人生故事。9月26日,“中华体育精神大课堂”校园宣讲活动、“冠军体育课”运发动进校园流动走进清华年夜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图为中国女乒前国手、天下冠军朱雨玲与先生们停止互动。 周昕 摄  互动关键,一位同学冲动提问:“赛点时何如做到控制住紧张激动的心情?”朱雨玲分享道:“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当下的比赛,这样的心态,会让自己不被当下所束缚。”她还寄语同学们:“努力就好,不要正在意种种界说,咱们不用跟他人比较,只做最佳的自己。”  用久远的眼力对待比赛,更用眼前的眼力看待不肯定的人生。这位15岁拿下世青赛冠军、18岁突入世乒赛四强、2017年登顶天下第一的中国女乒前国手,在2021年由于身材免疫系统的突提问题不患上不放下球拍。  对于于职业运发动而言,按下“暂停键”每每一象征着与赛场的渐行渐远——新生力量的突起、技巧的快捷迭代,很容易让赛场“忘记”曾经的名字。  在淡出赛场的日子里,朱雨玲也经历过“迷茫无助”的期间。“但体育教会我要去辩证地看待问题,更教会我没有止‘往高处走’,还能够往‘四处走’。”于是,她将眼光投向了赛场之外的宽广天地,开启了人生的“多元探索”。  担任公司高管、读博深造、担负高校体育老师……朱雨玲说自己享受在多畛域以及多重身份间的横跳。虽然她把赛场的专注力搬到了新畛域,却一直没放下心底的球拍。  “我一直感触自己的职业生涯留有遗憾,以是一个偶尔的时机,我决议计划从新前去赛场。”朱雨玲说,“因为我想要以及乒乓球好好说一次再见。”  带着这份执念,朱雨玲从初级别赛事打起积压个人积分,遭遇过比赛失利,也面临过外界“形态下滑”的质疑,复出之路远比设想中艰难。  但彼时的朱雨玲,心态曾经悄悄产生了改变。“当我正在社会上有了多重身份以后,再回到竞技场上,对于比赛输赢的视野就更加开阔,与抱病之前齐满是两种心态了。”朱雨玲坦言,此刻的本人越发享受比胜过程带来的成长与意思,而非适度追求功效的价值。  这份从容的心态,让她在复出不到一年便迎来高光时刻。往年7月进行的WTT美国年夜满贯赛女单决赛中,朱雨玲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连扳四局,以4:2逆转击败中国选手陈熠,夺得女单冠军。这不仅是对朱雨玲保持的答谢,更印证了“跳出胜负看比赛”的心态,反而让她在赛场上找回了更纯真的合作力。  眼下,2025年WTT中国年夜满贯赛曾经经拉开帷幕,排名世界第七的朱雨玲再次成为核心。当被中新社记者问到对于此次比赛有甚么更高的期待时,代表中国澳门队参赛的朱雨玲仍旧放弃着沉着:“我不会给本身设有太高的等候,希望天天都是以一种探索的体例、一种凋谢的态度去面对于,不给自己的人生写下牢固答案。”  在朱雨玲身上,那些对于于曲折、保持与“重生”的经验,正是对于“中华体育精神”活泼的注解。(完)--> 【编辑:刘欢】

性能参数,在PG赏金船长爆分技巧✅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方面,值患上关注。

差不多,假定,中新网湖北武当山7月12日电 (张倩龙 王文童)“湖北以‘神武峡’路线为纽带,搭建起连接东方文明与世界的桥梁。”法国国家游览委员会第九届秘书长让·路易·巴拉德罗11日透露表现。2025“神武峡”国内文旅推介静止11日—12日在湖北武当山举办,向天下推广“神武峡”国内生态文明游览路线。2025“神武峡”国内文旅推介活动现场。张倩龙 摄  “神武峡”线路直通鄂西,串连“秘境神农”“神韵武当山”“壮美三峡”...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新社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谢雁冰)今年是天下人年夜常委会法工委下层立法分割点设立10周年。2015年7月,上海市虹桥街道办事处等4个天下人年夜常委会法工委首批下层立法联系点正式成立,一种全新的、立足基层群众大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的专制立...

报告指出,源于,中新网齐齐哈尔9月25日电 (张振翼 何瑞轩 记者 刘锡菊)颈力、拉棍、陶力棒、摔马跤……25日,正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运动场内,一场充分体现“民族+体育”融会特色的民族体育静止会启幕,旨在普遍开展群众性体育流动,传承民族文化、匆匆进各平易近族来往交流融合,吸收游主人数超十万人次。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备农业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300多年前由黑龙江以北迁徙到嫩江流域。梅里斯,达斡尔语意为...

中新网南京9月28日电(记者 高萌 葛勇)一只獐子跃入长江,四脚快速划动着。涨水了,它要游到夹江对岸的新济洲去,那里有牢固的堤防和原始的生态环境,是个理想的新家。  潘小玲在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工作已经7年多了,每到汛期,她和同事们总能看到獐子过江的有趣场面。不仅是獐子,随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推进,这里正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江上天堂”。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园方供图  日前,记者跟随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登船前往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江风习习,沿途可见岛上植被密布,满目葱茏。宣教员张皖宁告诉记者,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片水域生活着一群珍贵的“居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  江豚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目前,新济洲附近的“常住居民”从2016年的16头增加到了32头,“由一个老祖母带着一个家族。”张皖宁介绍,江豚每隔一会儿要到水面来换气,高兴了也会跃出水面,运气好的话就能看到它们。这里还特别设置了一个救护基地,用于就近救助受伤的江豚。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长江江豚救护基地。高萌 摄  而公园船运部员工、曾经新济洲的村民陈宝华记得,20多年前,新济洲远不是现在的模样。  作为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新济洲上的居民曾饱受洪水侵扰、交通不便和环境破坏之苦。转折发生在2000年11月,南京市江宁区对岛上3000多位居民全部实施“生态移民”,新济洲开启了休养生息模式。随后,湿地公园范围内其余几个岛也陆续不再进行生产活动。  随着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通过开展湿地系统恢复修复工作,新济洲的生物多样性有了大幅提升。  张皖宁介绍,截至2025年5月,南京长江新济洲湿地内共有各类生物资源1937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64种,包括白枕鹤、东方白鹳等8种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在湿地内定期栖息的水禽超过7万只。新济洲段长江沿岸,小天鹅伴随货物船只飞翔。园方供图  “环颈雉和天敌黄鼠狼打架,就叫来同类‘二打一’,场面十分激烈;花脸鸭的脸像京剧脸谱,它们体型虽小,却能迁徙很远的距离;鸬鹚是每年最早一批来这里过冬的,它们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这是只亚成年的小獐子,下午五六点钟时,它常常会到小池塘边喝水,它的脚印非常容易分辨……”说到湿地公园内的美丽生灵,潘小玲难掩喜爱,如数家珍。  潘小玲告诉记者,去年,有稀客首次到访这里,他们是两只丹顶鹤。和丹顶鹤前后脚到来的,是多达6万余只花脸鸭,它们密密麻麻地停驻在湿地里,工作人员刚观测到的时候,还以为那是一座岛。今年3月,两只白枕鹤悄然降临,这是南京首次观测到白枕鹤的踪迹……  候鸟种类和数量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新济洲一带数年如一日的生态修复,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越来越精准的监测。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对媒体表示,科研人员在新济洲借助摄像头、自动巡航无人机、传感器等设备,可精准捕捉候鸟的微小振翅。而实验室采用的eDNA检测技术,甚至可以通过提取动物掉落的羽毛、皮屑等环境样本,识别生物的种类及分布。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智慧大屏。高萌 摄  如今,一些曾经靠江吃江的洲上居民,身份也有了转变。“他们加入长江守望者联盟,成为禁捕禁钓的一员。”张皖宁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新生”,是长江生态保护成效的生动缩影,更为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再过些天,随着天气渐凉,这片湿地将再次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超过7万只冬候鸟将经由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通道陆续抵达,在这片水草丰美的温暖水域栖息、繁殖、过冬,等春天来临。(完)--> 【编辑:胡寒笑】

数据显示,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而明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在搜索引擎搜索“大学生就业”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相继面向毕业生举办“国聘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各高校正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构建起全链条、全流程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稳步迈向职场、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  应届毕业生  组织进企面试定向挖掘岗位-->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高效对接优质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多所高校积极行动:北京科技大学锚定学科特色,组织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现场面试,打造“走访-实习-录用”快速通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院系则深挖资源,定向挖掘岗位并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北京交通大学更设立专项奖励金,引导毕业生投身西部与基层。一系列精准举措从高校统筹、院系发力、政策激励多维度入手,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李占魁没想到,自己在毕业季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精准“命中”,四个星期的实习期满,经过答辩考核后,他将有可能收到宝钢股份的录取通知书。结果会在9月出炉,而这个时候,正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刚刚开始秋招的时刻。  他的高效求职路源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北京科技大学就业辅导中心副主任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是三方意愿共同促成的。一方面,企业希望能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有机会去企业实地参观,而高校本身也在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在2024年推出,由校领导带队组织应届毕业生走入行业一线,走访重点企业,了解各方就业需求。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琳茹介绍,今年,学校组建了12支就业先导团队,300余名师生分赴全国15个省份,走访了40余家重点企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9名优秀学子在现场收到了企业发放的首批录用通知。今年仅宝钢股份一家企业,就有13名北京科技大学同学进入暑期实习中,顺利的话,他们有可能在实习后获得企业发放的录取通知书。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中英告诉北青报记者,学院积极织密校企合作网络,依托学院“企业行”活动积极拓展企业资源,加强与专业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联系,增加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机会,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开展研学研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通过校友接洽、企业来访、定向招聘、访企拓岗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杨中英介绍,学院还建立了优质雇主单位名录,动态维护合作企业数据库,开展校友所在企业定向推荐。在鼓励和督促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基础上,学院定期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提高校园招聘活动实效。  中国人民大学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注重发挥院系力量,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举办大量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走访高质量用人单位410余家,为毕业生定向挖掘就业岗位1100余个。尤其是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共举办180余场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1900余个,参会学生5900余人次。学校还注重维护对接近百家先锋人才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将更多适配性高的优质单位纳入合作范围。  从黔北山区走到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胡云选择回到家乡,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南站。在贵阳南站货运编组场的寒夜里,一位工人师傅指着积压的黔东南山货感慨:“要是调度系统再快些,这些腊肉菌菇早该送到粤港澳的餐桌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胡云,他愈发清晰,改变家乡需要真学问、硬本领。  胡云是北京交通大学前往基层就业的学生代表之一。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以“国家所需即为交大学生所为”的就业导向,制定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行程路线,实现对西部地区全覆盖,指导各学院聚焦学科专业特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与广西、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洽谈对接,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着力提升毕业生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需适配度。  为了鼓励更多毕业生前往西部、前往基层就业,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典型示范激励工程”,学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项奖励金,重点对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给予2000-40000元不等额度的资金奖励。每年评选奋飞奖,举办基层工作训练营。2024届,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3.6%,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0.7%,一名毕业生被西藏自治区专项招录项目录用。2024年,学校发放奖励金60余万元,167名学生被授予奋飞奖。两名师生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  在校生  提前规划职业入学开始筹谋  暑假里,北京交通大学2025级新生吴紫涵(化名)兴奋地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发现,随通知书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2025大学生职业发展自助手册》,让他颇为意外:“职业教育这么早就开始了吗?”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就业工作不能只针对大四学生,就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就业要从大一新生入校时开始抓起,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尽早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吴紫涵在办理新生报到手续后发现,自己和所有新生一起,需完成两学时的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先导课。据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博介绍,新生往往对大学专业缺乏了解,而且入学一年后就面临大类专业分流,所以学校要帮他们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及相关职业,对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尽早规划。等到入学后,还有全校开设的21门校院两级线下就业指导类课程,包含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能力专题提升、创业教育等内容。其中面向本科生14门、研究生8门。  在北京科技大学,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本科生全过程培养中,甚至从新生入校军训时就开始了。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在新生军训时推出了“新生体验日”活动,让新生用半小时时间体验大学四年的生活,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选择。有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但在体验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在她看来,比起提升学生求职能力,高校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中起的作用更为重要。比如如今一些学生一味求稳考公考编,就是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看到不同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唤醒他们职业生涯的灵感。  北科大开设的全校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本科四年,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生涯困惑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之外,学校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周三就业帮、周四工作坊、周五训练营,立体环绕式解决学生的生涯困惑。到了寒暑假,“抢跑计划”“迎战秋招”“研后冲刺”“暖冬行动”等活动则为同学们提供实用技能培训。胡琳茹就经常接到学生咨询,请她帮忙修改简历。  离校毕业生  离校不能断线服务温度不减  近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上线,专门为已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持续推荐针对性强的岗位信息。传统上,大学毕业生一旦办理离校手续就成为了“校友”,不再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指出,当前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是重中之重,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从教育部到各级高校,都把已离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做到“离校不断线”。  “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的岗位信息来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其特点是可以结合毕业生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求职愿望等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这些岗位信息通过学信网公众号推送,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毕业生需要关注该公众号。此外,暑假以来,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陆续面向2025届和2026届高校毕业生推出6个专场招聘会,其中多场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涵盖全国多个省份和行业。北青报记者在这些专场的北京地区招聘网页看到,招聘岗位分为互联网/通信/电子、生产/加工/制造、制药/医疗、教育等十余个行业,各行业下又进一步细分岗位类别。  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带动下,在京高校在服务离校毕业生方面也积极作为。5月初至暑假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中农云”学生就业服务网开辟了一个新专栏:“百日冲刺·离校不离心”2025届用人单位校招再对接暨2026届提前批暑期实习专场,为未落实就业单位的2025届毕业生找工作、非毕业年级学生实习搭建了一个专门的线上对接桥梁。离校毕业生在这里预约登记并投递简历后,用人单位可以在线筛选简历,然后与毕业生约定时间在线视频面试。  同样在暑假里,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专任教师孙雅楠注意到,最近有一场企业招聘的职位多为电子商务,于是她给英语专业2025届一位已离校毕业生打去电话:“这个企业的职位和你比较匹配,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看看招聘信息,如果能进面试,我们可以通话模拟一次面试。”据胡琳茹介绍,对于已离校未就业的学生,北科大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各院系就业老师每周都会和他们联系,询问其求职进展并同步给他们就业消息。现在,一些已经毕业很久想要换工作的同学还会与胡琳茹联系,一些毕业生手里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还会请她推荐学弟学妹。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针对已离校但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会建立专门的支持联系群,将给在校生的就业信息同步给毕业离校学生,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向推荐,同时为他们返校参加现场招聘会、三方协议领取或更换等提供便利。  文/本报记者雷嘉 张月朦 张知依 【编辑:于晓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