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镜头|习近平总书记新疆之行

近镜头|习近平总书记新疆之行
【进修进行时】习近平总布告指出,对于所有为国家、为民族、为战争支付宝贵生命的人们,无论时代怎样变革,咱们都要永久铭刻他们的就义以及贡献。别的,《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静  发于2025.9.29总第1206期《中国旧事周刊》杂志  1935年年底,一个冬季的下战书,林徽因已正在梁思成的办公室连气儿工作三个小时。那一年,她以及梁思成在山东曲阜观察了孔庙修建群,并沿胶济铁道路经历城、章丘、临淄、益都等11个县,寻找散落山涧旷野的“文化珍宝”。返来后,有年夜批案头任务。现正在,里间只要她一小我私人,窗户恰好能够鸟瞰天安门的院子。  “现在是五点三十分。夜幕...。这些年,总布告在分歧场合缅想纪念英烈,讲述豪杰古迹,向英豪致敬。首如果,中新社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 马帅莎)中国国家航天局10月1日发布了一张天问二号探测器的“太空自己摄影”,美丽的五星红旗、白色的前往舱以及远处的蓝色地球形成美观画面。为了这张探测器与地球的珍贵合影,中国航天科技团体五院研制了三年夜“神器”。-->  合影中,美丽的五星红旗十分精通。这并非“中国红”初度闪灼太空。从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翻阅中国航天器正在太空的“老照片”,可以发现那抹“中国红”总是重要元素...。义士纪念日到来之际,一起来进修总书记报告过的英烈故事。一直,新华网分散国9月26日电(记者潘云召 刘畅)当地时辰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缺席第80届联合国年夜会一样平居性辩论并发表发言。  李强示意,往年是天下反法西斯战争乐成80周年,也是结合国成立80周年。回顾回头既往,咱们可以患上出一些珍贵启发:安全与发展是列国国民最热切的共同期盼,勾结合作是人类提高最强年夜的气力源泉,平正正义是国际社会最主要的代价追求。  李强夸大,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始...。  2024年9月30日,习近平总布告离开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义士纪念日向人平易近好汉敬献花篮仪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仰视国民英豪纪念碑。新华社记者殷博古 摄  李年夜钊:现实信心无比坚定  李大钊说:“人生的目标,在发展本身的性命,但是也有为发展性命必须就义性命的时候……高贵的糊口,常正在壮烈的捐躯中。”李年夜钊面临刽子手的屠刀,奴颜婢膝,慷慨捐躯,以举措证实他的理想信念是非常坚定的。  ——2021年9月1日,习近平总布告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间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故事】  这是李年夜钊像(质料照片)。新华社发  李年夜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平凡的马克思主义者,精彩的无产阶级反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年夜钊代表党核心指导南方地区党的任务,在南方宽广地区指点鼓吹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静止,建设党的构造。他指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大众,发展了大张旗鼓的反帝反军阀斗争,凶猛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革命军阀的红色害怕中,李年夜钊正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一直奴颜婢膝、邪气凛然,惨遭革命军阀杀戮,就义时年仅38岁。  现在,在河北乐亭县的李年夜钊故居,每一年来这里进修先烈业绩、怀念先烈肉体的人络绎不绝。李年夜钊的伟小孩儿格以及崇高风采,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革命妥协的史乘。  2024年9月22日,河北省乐亭县年夜黑坨村落李大钊旧居(无人机照片)。新华网记者 杨世尧 摄  陈树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闽西这个地方为革命作出过凸起贡献。长征出发时,红军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继承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如果闽西后辈,湘江一战多少乎全师就义。师长陈树湘可怜被俘,他撕开腹部伤口,绞断肠子,壮烈捐躯,实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词。  ——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布告正在三军政治工作集会上的讲话  【故事】  陈树湘资料照片。新华网发  长征时期,陈树湘是红34师师长。当时,红34师主要承当中央红军后卫任务。  在湘江战斗中,面临朋友重火力恪守,红34师在湘江上游苦苦激战,掩护部份红军主力从这里突破封闭线,渡过湘江。  主力红军渡江后,红34师陷入重围。34师与仇人拼尽弹药,6000余名后辈兵几乎全副阵亡。弹尽粮绝、孤掌难鸣的情境下,陈树湘做出定夺:寻找敌人军力薄弱的中央突围进来;万一包围不可,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末了一滴血。  决战激战中,陈树湘身负重伤、可怜被俘。正在朋友用担架将他抬去邀功请赏的途中,陈树湘醒来,扯开腹部伤口处的绷带,强忍剧痛用手绞断本身的肠子,壮烈捐躯,年仅29岁。  2025年4月2日,门生正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陈树湘红色文明园革命义士纪念碑前默哀。新华网发(蒋克青摄)  杨靖宇:事迹震动人心  杨靖宇将军指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对于头浴血奋战,就义时胃里满是枯草、树皮、棉絮,不一粒食粮,其事迹震动人心。  ——2020年7月24日,习近平总布告在吉林考查工作完结时的讲话  【故事】  这是杨靖宇像(资料照片)。新华网发  杨靖宇,抗日平易近族英雄、西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立者和指导人之一。1936年任西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起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在敌我力量迥异、安适旷日长期、妥协情况艰苦的状况下,杨靖宇率领西南抗联创造泛滥密营,拟订天真灵活的策略战术,成长山地游击战,匆匆成为一支让日寇谈虎色变的抗日武装力量。他曾说:“同志们,为了革命,咱们要对于峙究竟,便是去世,也不能向朋友服从!”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附近,杨靖宇已饥寒交煎地与仇敌周旋了五个昼夜。面临敌人的劝降声,杨靖宇以愤怒的子弹回应,终究壮烈就义,年仅35岁。朋友残忍地将杨靖宇断头剖腹,却见其胃里一粒食粮也没有,只有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以及棉絮。  起初,濛江县更名为靖宇县。靖宇大街、靖宇小学、靖宇广场……“靖宇”印记深深雕刻正在黑地盘上。  屹立正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将军就义地的杨靖宇雕像(2017年3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曾经涛 摄  邱少云:严守规律、敢于牺牲的战役英雄  重庆出现了年夜宗再接再厉、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崇奉刚强、没有怕就义的赵世炎等人,勇敢善战、屡立功绩的王良等人,傲雪欺霜、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陈然等人,严守规律、敢于牺牲的战争英豪邱少云,等等。  ——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布告在重庆查核工作结束时的发言  【故事】  这是邱少云像。新华网发(材料照片)  1926年,邱少云出生正在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今少云镇少云村)一个清贫家庭,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束缚军。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邱少云参加了中国国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2年10月,邱少云地点部队担负攻打金化以西“结合国军”前线阵地391洼地作战任务。为收缩冲击间隔,便于突然发起攻打,11昼夜,部队构造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邱少云正是其中一员。12日12时阁下,美军自觉发射燃烧弹,一发落在了邱少云的潜伏点左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疾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逝世后便是一条沟渠,只需他后退多少步,就势一翻,便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避免裸露宗旨,确保全体暗藏职员的宁静以及攻击任务的完成,他保持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邱少云捐躯后,出击军队在其巨年夜献身肉体鼓励下,当晚成功攻占了391洼地,全歼美军1个增强连。邱少云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践行了入党申请书中“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乐成,我愿意献出自己的统统”的钢铁誓言。  在位于重庆市铜梁区的邱少云义士纪念馆,武警官兵向邱少云义士纪念碑献花(2017年9月30日摄)。新华网记者 唐奕 摄  王杰: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  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报酬上不伸手,正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一不怕苦、二没有怕去世是血性胆魄的活泼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王杰精神过来是、现在是、将来永久是咱们的宝贵精神财产,要进修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开新的时期光芒。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布告不雅察第71集团军时的谈话  【故事】  这是王杰生前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网发  王杰,1942年生,山东金乡县人。1961年8月加入中国群众解放军。他以雷锋为圭臬标准标准,从小事做起,到处言传身教,“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快乐”,为了党的奇迹“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逐步发展为一名巨年夜的共产主义军士。  他正在实行锻炼、施工以及抗洪救灾等各项责任中,一不怕苦,二没有怕死,被年夜家称为“闲没有住的人”“没有知困倦的人”。除了了“两不怕”精神,王杰曾经写正在日志中“在荣誉上不伸手,在报酬上不伸手,在物质上没有伸手”的“三不伸手”精神,也让许多干部人民深受震动。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平易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练习。在炸药包立刻产买卖外爆炸的危构造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干部的性命宁静,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性命。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定名他生前地点班为“王杰班”。  这些年来,王杰精神熏染了有数人,鼓动鼓励着人们自私贡献,挺膺担任。  在一次反抗练习中,“王杰班”地点连队官兵发动冲锋(2015年6月25摄)。新华网发(赵聪 摄)  罗阳:民族的脊梁  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拥有的信心的能量、大爱的胸怀、无私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恰是咱们平易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与十二届天下人年夜一次集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发言  【故事】  这是罗阳生前照片。新华网发  罗阳是航空报国英模。2012年11月25日,身为歼-15飞机现场研制总指挥的罗阳,在美满实现辽宁舰出海执行歼-15舰载机初次起降训练任务返回大连当日,因连日事情,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去世、心源性猝死,可怜以身殉职,享年51岁。那一年,民政部评定因公殉职的罗阳同志为烈士。  罗阳为我国航空奇迹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最早,中国的国防产业再次降落。不舰载机的航母就像没有子弹的枪同样,罗阳辅导的沈飞团体正是在如许的布景下接到了研制歼-15舰载机的任务。  启动舰载机名目标时刻,国内技术尚属空白。面对未知的领域,罗阳一直奋战在科研现场、实验第一线。他在攻坚发动会上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变,咱们中国人肯定夺目成,而且能够干患上更好!为了攻破折叠翼的难关,罗阳组建研制攻关团队,一次次从头做起,拔失落一颗颗技术“钉子”。  2012年11月,歼-15成功地在辽宁舰上滑跃起飞,中国航母建设工程取患上了拥有里程碑意思的胜利。  罗阳走了,但他顾虑的航空奇迹从未停息。为传承义士遗志,航空产业组建了“罗阳青年袭击队”。多年来,“罗阳青年突击队”面临科技高峰不畏难,用固执意志不断占领航空技巧制高点,将一架架战鹰送上蓝天。  这是2021年6月24日在航空工业沈飞航空博览园拍摄的“鹘鹰”战机(无人机照片)。新华网记者 杨青 摄  王继才:在平凡是的岗亭上誊写了不屈居的人生华章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服从以及支付,在平凡的岗位上誊写了不服凡是的人生华章。我们要鼎力发起这种爱国贡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期间奋斗者的代价追求。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王继才同志先进业绩作出的紧张指示  【故事】  王继才在江苏开山岛上眺望远方(2017年2月21日摄)。新华网记者 韩瑜庆 摄  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长处。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线,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年夜,但策略位置十分紧张。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动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冷静服从,把青春韶华全体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2014年,王继才佳耦被评为天下“时期楷模”。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正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有效归天,年仅58岁。那一年8月,江苏省国民政府依据《义士褒扬条例》规定,评定王继才为义士。2019年,王继才被授与“国平易近楷模”国家声誉名称。  如今,一批批年青人接过守岛接力棒,“守岛人”曾经经成为一个精神符号,激励着许许多多军平易近爱国贡献、爱岗敬业、奋斗拼搏。  开山岛守岛民兵保养干净王继才雕像(2024年10月25日摄)。新华网记者 邓华 摄  筹划:储学军  兼顾:车玉明  执行:万方 王炳坤 王子晖 翁伟庆 牟彦秋  主笔:张芮绮 刘淼 于也童 张博群  参与报导:杨宽  新华网发明  新华网第一事情室出品  泉源:新华网 【编纂:刘阳禾】

事实上,正在赏金猎人在线✅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方面,值得存眷。

中新网9月30日电 据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微信公众号消息,受加拿大邮政罢工影响,近期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领事证件邮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在此提醒领区中国公民:  一、近期请谨慎选择邮寄方式寄送个人重要证件,优先采用线下递取;如确有寄送需求,建议选择其他邮政快递公司,或耐心等待加拿大邮政罢工结束。  二、如正在总领馆办理相关证件业务,请结合个人用证需求合理选择办理方式。已选择邮寄方式递送材料、取证的申请人,请随时关注证件办理状态和回邮进度;如需改为到馆取证,请先通过邮件与总领馆领事证件处联系并提供取证单号、回邮信封编号等信息,待收到回复确认后再来馆取证。  三、警惕利用加拿大邮政罢工事件的电信诈骗。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个人信息。如不慎被骗造成经济损失,请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  驻温哥华总领馆领事证件处咨询邮箱:vancouver@csm.mfa.gov.cn  驻温哥华总领馆领事证件处咨询电话:604-416-0040  驻温哥华总领馆领事保护紧急求助电话:604-336-9926  驻温哥华总领馆领事保护求助邮箱:hws3380@gmail.com 【编辑:周驰】

9月30日起,“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对观众开放。200件(套)文物,以“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个展陈单元呈现。这些从195万件文物中遴选出的“代表”,它们的时代跨越五千余年,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圭、玉龙到晚清的挂屏、瓷器;它们作为历史的刻度,凝聚着时代之精神、至高之艺术理想;它们中的大多数也都经历过破碎、离散、蒙尘、曾数易其手,跌宕辗转……-->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这个时间节点,这二百件文物被遴选,首先因为它们是如此技艺精湛、莹润灿烂的个体,其自身的故事是如此动人;而它们汇集展陈于此,更因为在过去百年中,它们中的许多从清宫旧藏到呈现人间,也曾经历文物南迁,身涉万险,这些文物本身,就是历史。  历史往事:宫门徐启,世事更张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修正了清室优待条件,永远废除清帝尊号,并命令溥仪“即日移出宫禁”。1925年,在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故宫文物点查验收等工作完成后,“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于10月10日举行开幕典礼,向公众开放,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终结。  影视剧《末代皇帝》中以一个桥段深刻反映了这座宫殿和它的帝王历史命运的转变时刻——年迈的溥仪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买票进入紫禁城,他再次坐上那张曾作为皇权的核心象征而如今已是仅供参观的文物的龙椅。  昔日帝王权力的象征物,如今已是民之国宝。  如展览中的一组“二十五宝玺”,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厘定的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它们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盘中,一宝一盏,宝玺上神兽姿态各异,这二十五宝玺传至宣统末年,其数量和功用未曾变更。1925年1月,清室善后委员会对交泰殿进行点查,共计登记宝座、宝玺、宝谱等文物58件(套)。  明星展品金瓯永固杯也是如此,金瓯永固杯不仅是清宫元旦开笔的御用之器,成为政权稳固、风调雨顺、国运昌盛的象征。  和这组安静地深藏于宫殿中的宝玺、金瓯永固杯等形成对照的是那组著名的乾隆帝御宝田黄三联玺。  三枚印章由一条完整的田黄石链连接成一个整体,链条环环相扣、灵活自如。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时,在仓皇和混乱中,他舍弃了大量珍宝,却偷偷地将这组小巧而珍贵的田黄三联玺缝在棉衣里,带出了紫禁城,这组印章一直陪伴着溥仪,成为他浮沉一生中少数始终在身边的旧物。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他经过思想斗争,最终将这组代表着他过去身份的田黄三联玺主动上交给了国家。  雁翅楼入口处有一对掐丝珐琅太平有象,看似不起眼,但却是故宫博物院首批拥有“身份证”的文物,它和故宫博物院的故事也要从溥仪离宫讲起。  溥仪离宫后,当时的政府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专门负责清点紫禁城内廷的文物古董,并选用《千字文》中的一字,作为内廷每一个宫殿的编号。第一个清查的宫殿就是乾清宫,所以编号便为“天”字号,室内物品按照顺序编上数字,这就是最早的文物编号,这一对掐丝珐琅太平有象就是“天字号”文物之一,它们的编号为“天字七二〇”和“天字七二一”。  《伯远帖》《清明上河图》《五牛图》:身世跌宕,故事精彩  在展览中留意展牌,你会发现,有的展牌上写“清宫旧藏”,有的写“南迁文物”,有的则写“留平文物”,这涉及故宫博物院今天馆藏文物的构成和故宫文物南迁的一段历史。  先从“清宫旧藏”看起。“清宫旧藏”特指中国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以及清代皇家苑囿(如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中累积收藏的各类文物珍品。清宫旧藏有四大核心来源,分别是继承前朝、宫廷制作、四方进贡和帝王收藏与编纂。  本次展览中,如晋代王珣《伯远帖》、唐代韩滉《五牛图》、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大多是流传有序的传世名作,他们或继承自前朝,或由当朝帝王收藏而来,藏于深宫中,因为其原本就是名品,在不同的时代被无数人搜求、追捧,且年代久远,因而极为珍贵。  这些文物每一件都有很精彩的故事。  以《伯远帖》而言,它和《快雪时晴帖》(唐摹本)、《中秋帖》(宋摹本)被乾隆皇帝视为至宝,珍藏于养心殿的“三希堂”内。清朝覆灭后,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大量书画珍品盗运出宫,《伯远帖》和《中秋帖》就在其中。这批文物后被带至长春的伪满皇宫,后流散。  直至1951年,时任新中国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在出访途中,得知一个惊人消息:“二希”帖出现在香港,一位抵押人因经济困难,准备将它们卖给一家英国银行,交易在即。在国家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拨出专款,经过一系列紧张而秘密的谈判,最终以当时堪称巨款的数十万港币,将《伯远帖》和《中秋帖》购回。  本次展览中的明星展品《清明上河图》,最初收藏于宋徽宗内府,北宋灭亡后,流落至金国。元朝初年,被统治者纳入内廷,明代由宫廷又转入民间,后被严嵩、严世蕃父子所藏。明隆庆年间,它重新被官府收没,第三次归入宫廷,万历六年被大太监冯保获得,带出宫外。清乾隆年间,它被湖广总督毕沅收藏,嘉庆时收入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末代皇帝溥仪将此图卷作为赏品,交由其弟溥杰携出宫外,此后曾存放在吉林长春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58年,由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拨交给故宫博物院至今。  现场观看《清明上河图》,还是极震撼的,其色彩之丰富、线条之粗细深浅的变化,远比数字画生动。  文物的回购、拨交和捐献,和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故事都是一段段佳话。  以同样斥巨资从香港购回的《五牛图》为例,《五牛图》回到北京时,已是遍体鳞伤:画面布满污垢,有数百个蛀洞,纸纤维老化断裂,命悬一线。故宫博物院将修复任务交给了装裱大师孙承枝先生。他用了长达数年的时间,以超凡的技艺和耐心,对《五牛图》进行了“起死回生”的修复,得益于老师傅们的妙手,今天在展厅中的《五牛图》才如此神采奕奕。  值得一说的是,故宫博物院今天的文物规模,也离不开众多捐赠者的慷慨义举。如孙瀛洲先生,在1956至1964年间,捐赠3000余件文物,包括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等25件一级文物;张伯驹先生,捐赠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等22件书画珍品,几乎件件是国宝。  文物南迁:一次文物的长征  如上所述,除了绝大多数的“清宫旧藏”,我们还可以看到展览中的部分展品被标为“南迁文物”和“留平文物”,这就涉及一段独特的历史。  1933年至1948年,为避抗日战火,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将约1.9万箱珍贵文物分批南运、西迁,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公里,绝大部分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我们先直观地从著名的文物——莲鹤方壶看起。  1923年,一对莲鹤方壶在河南被一位乡绅打井时发现,出土后,它们被保存在河南新郑的保管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避免国宝落入敌手,包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在内的众多顶级文物开始了著名的“文物南迁”。这批新郑出土的珍宝,也包括那对莲鹤方壶,也被选中,先后辗转于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地,历尽艰辛,最终被运抵重庆保存,幸免于战火。  抗战胜利后,文物回迁。关于这批珍宝的归属问题被提上日程。考虑到它们出土于河南,是河南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全部留在故宫(当时的古物陈列所)并不完全合理。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统筹安排,形成了一个“南北分藏,永为纪念”的折中方案,一件调拨给故宫博物院,一件归还给出土地河南。由此,参与过文物南迁的,就可被标为“南迁文物”。  而“留平文物”,和“南迁文物”对应,指代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组织文物南迁时,被清点标号,封存北平的文物,如以下两件,就被标为“留平文物”。  南迁的文物最终一分为三——1948年至1949年,内战局势紧张,南京政府从南迁文物中挑选了2,972箱(约60万件)最精华的部分运往台湾,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基础;1950年代起,留在南京的大部分文物(约1万余箱)陆续北返,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外,至今仍有约2000余箱文物保存在南京博物院库房。  故宫文物保护的故事在百年中仍在持续讲述,近些年,如宁寿宫、养心殿内檐装修、太和殿大修、故宫及北京中轴线申遗,均为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创新实践,这些内容也点缀于展览中。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编辑:于晓艳】

📖 相关文章